語言教師的文化素養

這次上課的主題為「文化素養」

  • 什麼是素養,什麼是文化素養?
        我認為素養跟文化素養沒有一定的界線,有時候要看人們如何界定。
例如: 在大眾交通上面大聲講電話。如果以台灣人自己的角度來看的話,會覺得:「唉呦這人怎麼沒有素養呀! 這樣大聲喧嘩。」但是如果是以不同國家的情況來看,或許又可以歸類為文化素養,例如日本的地鐵超級安靜,台灣的也算安靜,而我曾經在歐洲國家旅遊,大部分的底鐵都可以說是很吵鬧的,這樣子的文化差異或許也是可以造成「文化素養」吧!
        有同學的答案為: 素養是不分國家群體,而文化素養則是限定某個特定群體跟社會。也有人說素養是公德,文化素養是私德。
        有趣的是文化素養不只是拘限於國家,連在台灣內也可以看到,如:高雄式左轉,紅燈右轉。

老師說:
        文化素養是 1.了解和尊重  2.對比、包容和理解  3.交流、省思、支持和轉化
對於教學現場的老師也無法一步登天, 要養成自己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敏感度。

我對語言教師的文化素養的看法:
        對於文化,最好做到中性陳述,而不是任意做出評斷。才比較不會有爭執。

與文化相關的三個名詞
1. Multicultural 多元文化:由不同信念、行為、膚色、語言的文化組成,彼此關係是相互支持且均等存在。
2. Cross-cultural 跨文化:不同文化間的單向交流。
3. Intercultural 跨文化:不同文化間的雙向交流。


問題討論:
Q1. 你求學的經驗中,應該遇過在台灣出生的新二代,你覺得這與跨國銜轉的新二代最大差異在哪裡?
A1. 我認為兩者相異甚大,差別最大的肯定是語言問題,語言這個障礙若是跨不出去,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課業、社交甚至未來職涯選擇都有很大的影響。在台灣的新二代對台灣的小孩來說其實完全不覺得他們有什麼差異,會覺得他們也是台灣人,跟其他同學沒什麼兩樣,若是不說他的父母來自哪個國家,都還認不出來。
Q2. 從自身接觸經驗和閱讀中,你認為臺灣的多元文化與跨文化教育成效如何?
A2. 我認為台灣對於多元文化與跨文化教育做得挺好的。小時候老師就會教導我們:「別人不適奇怪,他只是不一樣。」在十二年國教中的社會課、綜合課、家政課、健康教育課、輔導諮商課與公民課中都有談論過各種人格特質、文化差異想觀的議題,這些課看似無聊,或是與其他學科科目相比之下顯得沒意義,但這也在無形中默默地培養出孩子們的文化素養。我很感謝我的老師、父母與台灣的環境將我教育成一位有文化素養的人。或許有些需要再改進思考的地方,我會再繼續觀察、聆聽並且思考以讓字即成為更好的人!

        不知道為什麼很喜歡這個主題呢!或許是為台灣人整體的良好文化素養感到驕傲吧!當然我說的是整體,網路上還是常常看到沒有文化素養的人傷害到他人的留言……😔

留言

  1. 比來比去沒完沒了,華人最愛。
    網路發言發到後來,還是教育問題啊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習俗、民生文化與中華文化對外交流

宗教、社會觀和文學

流行語&台灣新住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