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1030 華人社會與文化──華語師資考題分析比較

 華人社會與文化──華語師資考題分析比較

分組討論── 意見交換

Q1. 華師考試和外籍生華語考試的落差。

A1. 有沒有分級的差別。華語師資考試沒有分級,而外籍生的華語考試有依照程度分級。

Q2. 中國及台灣對於華語師資的要求。

A2. 中國在考試時對於非筆試有較高的要求,他們有試教與面試,所以能夠將通過的標準提高。中國對報考的對象的標準也跟台灣不太一樣,他們對本國人要求的是本科生,而台灣則不是。

Q3. 考題分門別類?

A3. 學生的考試大多著重在民生。老師的考試則是五花八門,可以用雜七雜八來形容嗎😂

Q4. 教華語和教國語的相同及相異處。

A4. 引用葉老師的答案:「都是教中文,但是教學對象不同。」我覺得她回答地精簡又正確啊!

Q5. 對於兩個講題的看法意見。

A5. 同學們說:「講話很大陸,他們對講話很要求的感覺。」老師:「為什麼第一位老師要在這時故意這樣說話?」我認為:「這是因為個人認同。他覺得在正式場合要這樣說話。」


分組討論:社會文化的定義

• 每個人因為自身背景、習慣、角度的不同,僅能以自身所在之處,給予定義和解讀。

• 換一批人,就會有不同的說法。

• 文化沒有「正確」的定義與否,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。

儒家小筆記: 

  • 記得「亮子的中心思想是個why」,而孔子則是「仁;兩個人」。儒家是以仁為本,人就是兩個人,所以就是在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
  • 考試!是這個社會文化的精髓!(東西考試差別,東方沒有申論題。我們的文化想要一個標準答案。所以儒家重禮,而禮也是一個標準。)


綜合討論

Q1. 初級華語課程較容易談論到的社會文化分類(依教育部)。

A1. 風俗習慣 (問吃飽沒、文化差異、進家門會不會脫鞋子等)、物質文化 (吃有米食文化、台灣有夜市文化)、社會關係 (Aunt有阿姨、姑姑和嬸嬸等)。

Q2. 請從閱2-2免費試題中挑選,具有華人社會與文化的題目分享,並說明其考題特徵有何華人社會的隱形文化(開放題)?

A2. 入門基礎級中的第四十一題提到買房,華人文化中認為買房比較好,有房才有一個家,也是一個保障。

老師說:「其實到處都有隱形文化,只是要看我們去看它!」例如對於書法,我們或許認為這不是隱形文化,這很明顯的是華人文化,但對於書法藝術者來說,外行人不懂得多的呢呢!這樣就有一些深層的隱形文化是我們不了解的囉!

老師還有提到一個隱形文化,就是「妹妹」這個詞。在台灣,當我們是說「美眉」時,代表年輕的小姐,而不是真正的「妹妹」之意。隱形文化真是有趣的東西!我想這應該就是大家說的「深台灣」吧!🤣這個詞我在YouTube上常常看到外國YouTuber用到🤔

Q3. 閱讀2,華語教師和外籍學生的考試都有社會與文化的內容,差別在哪裡?為何呈現如此差異?

A3. 華語教師的考題較為艱深,外籍學生的考試較偏民生且實用。因為學生必須學會較實用的中文,而老師們需要學會較為學術的知識,融會貫通後就能夠更提升自己的教學,所以老師們要學這些,並且用簡單的方式教給學生。

Q4. 閱讀3-1和3-2,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標準vs.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科目大綱及其考試形式之優點。關於兩國的師資考試比較,有哪些部份值得保留,哪些可以互相學習?

A4. 對於非筆試的部分有比較大的差異。台灣只有口語與表達一科科目,但是中國的有面試及試教,所以較為嚴格。

Q5. 兩場演講講者皆使用普通話的發音為標準,台灣的華語師資認證的口試是否藏有暗示?其中隱含了什麼樣的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價值(開放題)?

A5. 即使這並不是台灣人所習慣的說話方式,但是考試及正式場合時候要字正腔圓,且在教學時力求發音標準才能夠讓學生學得好。台灣人說話就是會有台灣的口音,這就是我們的文化,然而大家在考試及正式場合都力求所謂的標準發音,這顯示了這個社會對語言的認同,顯得我們台灣人的口音就是錯誤或是不標準的感覺。😵


在討論過後,我又回去看看大家的答案,我發現大家都會把標準普通話口音認定為"中國"口音,老師解釋:"或許應該說那是標準口音,而不是中國口音。"仔細想想,的確是這樣沒錯!中文是從那兒來的,當初"標準"的口音就是那樣,而時間久了,人們也跑到其他地方生活,有了自己的群體,而發展出不同的文化與口音,當然會跟標準口音不同啦!

德語也是這樣的,人們會說最標準的德語是來自於漢諾威,而標準德語又被稱作高地德語(Hochdeutsch),德語的南腔北調以及各種方言也是不勝枚舉,而德語也會跟中文一樣有標不標準的差異。

令我比較疑惑的是,那為什麼大家不會說英式英語才是標準口音呢?明明美國人的祖先都來自英國。可是現在英式口音跟美國口音成為大宗,大家也不會討論誰才是標準這件!

留言

  1. 我大概可以回答你最後的疑問,為什麼在台灣不會討論英語口音的標準,我認為是因為我們親美啊!二戰後1940年代末期開始的美援就是主因,現在還是持續拉攏美國中。
    https://youtu.be/8Rc_9TFoHkg -->可參考。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習俗、民生文化與中華文化對外交流

宗教、社會觀和文學

流行語&台灣新住民